本报告将从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消费人群画像与行为变迁、细分赛道竞争格局三个维度,深入剖析2025年中国情趣用品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我们将看到,这个曾经被视为"隐秘"的行业,如何在消费升级和数字化浪潮中,演变为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的新兴消费市场。
一、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大关,电商渠道与政策规范双轮驱动
中国情趣用品市场在过去十年间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增长。从2016年的440.5亿元到2022年的1685.3亿元,再到2025年预计的2081.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这种增长态势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电商渠道的蓬勃发展和政策环境的逐步规范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
线上渠道成为市场增长主引擎。2022年全球情趣用品市场中,线上渠道占比高达63.09%,远超专卖店的23.02%和大型商超等其他渠道。这一现象在中国市场表现得尤为明显。电商平台为情趣用品消费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私密性和便捷性,打破了传统线下购物的时空限制和心理障碍。淘系平台销售数据显示,尽管销量和销售额存在季节性波动,但整体呈现稳定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双11"、"618"等电商大促期间,情趣用品品类常常出现销售高峰,反映出线上渠道已成为消费者购买这类产品的首选方式。
行业政策环境经历了从严格管控到规范发展的演变历程。回顾中国情趣用品市场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划分为五个阶段:1990-2002年的严控期,情趣用品被纳入医疗器械管理范畴,市场处于严格管制状态;2003-2013年的探索期,政策有所松动,硅胶制品不再被列为医疗器械,互联网电商开始兴起;2014-2017年的启动期,多家情趣品牌登陆新三板,但行业普遍存在"毛利高却不盈利"的问题;2018-2019年的爆发期,生产企业开始拓展海外市场,但仍以代工为主;2020年至今的成熟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品多样化程度提高,行业走向规范化发展。
当前,政策合规性已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在产品合规方面,国家明令禁止销售"三无产品",要求产品标识完整,包括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等信息。接触人体黏膜的产品需符合GB/T 7544-2024新国标,电动类产品需通过3C认证。内容合规方面,《广告法》对情趣用品的宣传进行了严格规范,禁止低俗内容和未成年人形象的出现,许多品牌采用"私密好物"等替代词进行营销。物流包装也需特别注意隐私保护,采用"日用品"等中性描述和三级包装方式,防止消费者隐私泄露。
产业链结构方面,中国情趣用品行业已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体系。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如硅胶、TPE、ABS塑料等)和电子元器件厂商;中游是设计制造商,其中不少企业同时从事OEM/ODM业务;下游则通过电商平台、专卖店、自动售货机等渠道触达终端消费者。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市场成熟,一批具有自主设计和品牌运营能力的本土企业开始崛起,逐渐改变了过去以代工为主的产业格局。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情趣用品市场呈现出"产销不平衡"的特点。虽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国,但人均消费水平仍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数据显示,中国成人用品人均年消费额仅为美国的1/10左右,这一差距也预示着未来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和性健康意识增强,中国情趣用品市场有望在未来几年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之一。
二、Z世代与女性消费者崛起,消费观念转变重塑市场格局
中国情趣用品消费人群正发生结构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年龄层次上,也反映在性别比例和地域分布中。深入分析消费者画像和行为特征,对于把握市场未来发展方向至关重要。
年轻消费群体已成为市场绝对主力。数据显示,Z世代(18-26岁)占情趣用品消费者的39%,千禧一代(27-42岁)占比更高达47%,两者合计达86%。这种年龄分布与年轻一代更加开放、包容的性观念密不可分。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接触了大量科学性知识,对情趣用品的态度更加理性和积极。调研显示,54%的消费者属于"开放享受型",将情趣用品视为提升生活品质的正常消费品;32%为"理智实用型",注重产品功能性和实用性;仅有少数人持保守或抵触态度。这种观念转变直接推动了购买频率的提升——42%的消费者三个月至少购买一次,32.5%半年至少一次,还有8.5%一个月至少一次,从未购买过的仅占8.7%。
性别消费差异呈现出有趣的变化趋势。传统观念中,男性被认为是情趣用品的主要消费者,但近年来女性消费群体迅速壮大。从人生阶段看,单身男性购买比例较高,但随着进入恋爱和婚姻关系,女性消费比例显著上升,特别是在育婴期达到高峰。这一现象反映出当代女性在承担家庭责任的同时,更加关注自身需求和体验,不再将性话题视为禁忌。女用器具品类的高速增长(同比+1212.9%)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趋势。女性消费者的崛起为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推动产品向设计精美、操作简便、安全舒适的方向发展。
城市层级分析揭示了市场下沉的明显趋势。目前,二线城市在情趣用品消费中占比最大,这与其较为开放的社会氛围、较高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密切相关。但值得注意的是,五线及以下城市的消费增速最为突出,表明低线城市市场潜力正在快速释放。这种"二线主导、下沉加速"的格局,为品牌渠道布局和营销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随着互联网普及和物流网络完善,低线城市消费者获取信息和购买商品的障碍逐渐消除,未来可能成为增长的重要引擎。
消费者在选购情趣用品时,决策因素也呈现出鲜明特点。调研显示,材质和手感是首要考虑因素(占比23.5%),反映出消费者对产品舒适度的重视;功能紧随其后(21.7%),表明实用价值仍是核心诉求;购买隐秘性(16.3%)和辅助功能(12.1%)也较受关注。相比之下,外形做工(9.8%)、购买便利程度(8.2%)、品牌(5.1%)及性价比(3.3%)占比相对较低。消费者评价词云中"舒服""很舒服"等高频词进一步验证了材质手感的关键作用。这种偏好结构提示厂商,应在保证基础功能的前提下,优先提升材料品质和使用体验,而非过度追求外观设计或品牌溢价。
四大重点消费人群构成了市场核心客群:Z世代追求个性化和新鲜感,对设计独特、富有创意的产品接受度高;已婚家庭注重实用性和品质,购买决策更为理性,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LGBTQ+群体消费能力突出,品牌忠诚度高,对包容性强的产品有强烈需求;中老年人虽然占比不高,但增速惊人(搜索量三年增长300%),保健类产品尤其受到青睐。这四类人群的需求差异明显,要求厂商采取更加精细化的市场细分策略。
消费场景也日益多元化。除传统的个人使用外,情侣共用、礼物赠送等场景占比不断提升。节日期间(如情人节、七夕)和电商大促期间,情趣用品销售往往出现明显峰值。一些品牌还针对不同场景开发专属产品线,如"情侣礼盒""新婚套装"等,满足消费者的情感表达需求。场景化营销正成为品牌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
随着消费群体多元化和需求精细化,中国情趣用品市场正从"大众化"向"分众化"转变。未来,能够准确把握不同人群需求特点、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的品牌,将在竞争中占据更有利位置。同时,消费者教育仍有很大空间,科学、专业的内容输出将有助于进一步消除社会偏见,扩大潜在用户基础。
三、细分赛道差异化竞争,女用器具与高端化成为增长亮点
中国情趣用品市场已形成多个细分赛道,各品类发展不均衡,呈现出多元化且部分品类高速增长的态势。深入分析这些细分领域的特点和趋势,有助于把握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和投资机会。
女用器具无疑是当前最耀眼的增长极。2024年4月至2025年4月期间,该品类销量与销售额同比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增速高达1212.9%。这一爆发式增长背后是女性性意识的觉醒和消费自主性的提升。现代女性更加主动地关注自身需求,通过安全、专业的产品提升生活品质。从价格带分布看,50-300元是主力区间,但500元以上高端产品增长尤为迅猛(500-1000元区间销量同比大幅增长),表明消费者愿意为优质体验支付溢价。具体品类中,"情趣跳蛋"处于高销售额占比与高增长率的"红海"位置;"阴蒂刺激"及"仿真阳具自慰棒"市场趋于饱和;而"情趣胸部用品"虽当前占比低,但增长迅速,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功效方面,伸缩、遥控、恒温加热等功能最受欢迎,噪音控制(50-60分贝)也成为重要选购因素。大人糖等品牌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情感化营销等方式,成功抢占用户心智,其300-400元价格带产品占比高达66%,体现了高端化策略的有效性。
男用器具市场呈现稳定发展态势。2025年1月前后因节日促销出现销售高峰,整体需求较为平稳。价格分布范围广,100-200元区间增速最为显著(100-150元同比+115.4%,150-200元同比+194.4%),反映消费者对品质要求的提升。品类结构上,"性玩偶"占据明星位置;"阴臀倒模"和"自慰杯/飞机杯"等传统品类增长乏力;新兴品类尚未形成规模。材质方面,TPE和软胶因触感逼真最受青睐;续航时间上,60分钟产品最符合主流需求。品牌竞争呈现梯队分化,谜姬等品牌通过"快速迭代+系列营销"策略保持领先,其50-150元价格带产品占比近60%,"款式多、品质好、更新快、性价比高"的定位有效覆盖了大众市场。
情趣内衣市场在经历快速增长后进入平稳期。2025年1月销售额达到高峰后有所回落,但整体维持在较高水平。价格分布呈哑铃型——20-50元低端产品仍是主流,但300元以上高端产品增速惊人,显示消费升级趋势。品类方面,"情趣睡衣"需求稳定;"情趣丝袜"市场成熟;"情趣制服/COS套装"和"情趣文胸/内衣套装"增长潜力大。款式上,短裙式、紧身/塑身式最畅销;面料则以蕾丝为主导。霏慕等品牌通过风格多样化(性感、学生服、女王装等)和原创设计增强竞争力,其20-100元价格带产品占比近70%,同时逐步拓展中高端市场。
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出"大行业、小企业"的特点。女用器具领域,大人糖、KISTOY等品牌凭借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崭露头角;男用器具市场,谜姬、对子哈特等通过性价比和快速迭代占据优势;情趣内衣品类中,霏慕、曼烟等以设计能力构建竞争壁垒。总体来看,市场集中度仍然较低,尚未形成全国性龙头品牌,这为新进入者提供了机会,也预示着行业整合可能加速。
产品创新呈现三大方向:智能化(APP控制、互动功能)、健康化(医用级材料、保健功能)和场景化(情侣互动、主题设计)。这些创新不仅满足了功能性需求,也兼顾了情感价值和社会认同,推动产品从"工具"向"生活方式"转变。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高端化、个性化趋势将进一步强化,具有技术含量和设计美感的产品将获得更大市场空间。
渠道变革也在深刻影响行业格局。除传统电商平台外,社交电商、内容社区、私域流量等新兴渠道重要性上升。一些品牌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内容平台进行科普教育,降低消费者心理门槛;通过微信社群建立忠实用户群,提高复购率。线上线下融合也成为趋势,大人糖等品牌开始布局线下体验店,增强消费者信任感和体验感。
中国情趣用品细分市场的发展差异,反映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特点和演变规律。未来,能够准确把握品类趋势、持续进行产品创新、构建多元化渠道的品牌,将在行业发展中赢得先机。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差异化定位和品牌建设将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以上就是关于2025年中国情趣用品市场的全面分析。从市场规模看,行业已突破2000亿大关,且仍保持稳健增长;从消费趋势看,Z世代和女性消费者崛起,推动市场向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从产品创新看,智能化、健康化成为重要趋势,高端产品增速显著。这些变化共同描绘出一个充满活力与潜力的新兴消费市场。
中国情趣用品行业已走过严控期、探索期和爆发期,正步入成熟发展阶段。未来,随着社会观念进一步开放和消费升级持续深入,这个曾经被视为隐秘的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从业者而言,准确把握消费趋势变化、坚持产品创新、注重品牌建设、遵守合规要求,将是把握市场机遇的关键。对于消费者而言,一个更加开放、透明、多元的情趣用品市场,将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情趣经济崛起的背后,是中国社会进步和消费观念变革的缩影。从禁忌到开放,从边缘到主流,中国情趣用品市场的发展历程,折射出整个社会对个体需求和生活品质的日益尊重。在这个意义上,情趣用品不仅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的体现。展望未来,中国情趣用品市场将在规范中发展,在创新中成长,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惊喜,为行业参与者创造更多价值。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