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评点:世人知千古良相诸葛亮、也知军师诸葛亮,更知慈父诸葛亮,皆以此《诫子书》太过知名之故。按此《诫子书》,寄托了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父亲,对儿女们的殷殷期望,也是古典文学作品里“诫子”之类作的高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以此成千古绝调,无论郑玄、孔臧、马援、曾国藩等,皆不能过之也。东坡有“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句,也不能超过诸葛亮之“诫子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即便平生很少和儿女们有互动交流,仅凭此篇《诫子书》,诸葛亮也应侧身中国好父亲之列。
三、杜甫:《月夜》
原文: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评点:杜甫要跻身好父亲队列,端赖此诗之深情婉曲。历来解此诗者,皆赞子美对小儿女分父爱深情和对妻子的相思之情,很少人注意杜甫将对这两种感情揉在一首诗中的意义,此所谓家庭结构和亲情之圆满周匝是也。杜甫给小儿女们看,你看我在思念你们的同时,也想你们的妈;给妻子说,我在思念你的同时,也很想念孩子们。这封特别的家书,将两种爱糅合在一起,并相互给对方看,让对方知道,这就是杜甫了不得的地方,也是他作为伟大现实主义诗人通透感情之处。一个家庭氛围的美好,就是要让孩子知道,父亲是爱妈妈的;同时也要让妈妈知道,父亲也是爱孩子的。李白《寄东鲁二稚子》中“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诸句,可作如是观。
四、荥阳公:唐传奇《李娃传》
越剧《李娃传》舞台照
原文:至其室,父责曰:"志行若此,污辱吾门,何施面目,复相见也?"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园东,去其衣服。以马鞭鞭之数百。生不胜其苦而毙,父弃之而去。
评点:负面父亲来也。荥阳公是刺史,宠溺儿子,以致儿子成年后留恋青楼、资财销尽、沦落为歌郎。此后父子意外相遇, 父亲不但未施援手, 反而将其毒打至死、弃之而去。是为抒“恨铁不成钢”之恨?还是不愿再付出精力培养?儿子不成材,总有几分责任在自己。宋元以后, 这类冷酷的父亲代有传人。宋元话本小说、元杂剧以及明代话本小说如“三言二拍”中,此类父亲形象夥矣。此也传奇、话本、杂剧对文学之贡献,因其深触底层社会,更能契中事理人情,初见此类父亲形象,不免让人大为吃惊,但你一旦进入这样的俚俗陋巷,则会无限肯定此类文学创作的深刻性。《李娃传》在文学上的价值,正在于此一端。
五、岳飞:《说岳全传》
原文:忽見禁子走來,輕輕的向倪完耳邊說了幾句。倪完吃了一驚,不覺耳紅面赤。岳爺道:「為著何事,這等驚慌?」倪完料瞞不過,只得跪下稟道:「現有聖旨下了!」岳爺道:「敢是要去我了?」倪完道:「果有此旨意,只是小官等怎敢!」岳爺道:「這是朝廷之命,怎敢有違?但是岳雲、張憲猶恐有變,你可去叫他兩個出來,我自有處置。」倪完即喚心腹去報知王能、李直,一面請到岳雲、張憲。岳爺道:「朝廷旨意下來,未知吉凶。可一同綁了,好去接旨。」岳雲道:「恐怕朝廷要去我們父子,怎麼綁了去?」岳爺道:「犯宮接旨,自然要綁了去。」岳爺就親自動手,將二人綁了,然後自己也叫禁子綁起
评点: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小时候看《说岳全传》,又听过单田芳先生的评书,看到(听到)风波亭一段,为此伤心难过很久。当时就想,这个作父亲的,怎么就不想办法放了岳云呢,还要亲自把他绑起来去送死。大了之后就懂了,这个绑岳云的情节,盖来于岳母当年背后刺字的传承,刺与绑,都是忠君爱国的深意。做父亲如此,是岳云之幸耶?不幸耶?今次重读,我为岳飞父亲再哭一回:那等昏君奸臣,你忠他何用,爱他何用?不如留一脉血,反了朝纲,做个枭雄。
罢罢罢,我岂能坏了岳将军名声。古典文学作品里,这样的好父亲还多。《杨家将》里的杨业、《薛家将》中的薛平贵,皆可作如是观。忠君爱国,这是传统父亲的底色。非如此,君臣、父子、上下之纲常不能维护也。
六、窦天章:《窦娥冤》
原文:小生姓窦,名天章,祖贯长安京兆人也。幼习儒业,饱有文章。争夺时运不通,功名未遂。不幸挥家亡化已过,撇下这个女孩儿,小字端云。从三岁上亡了他母亲,如今孩儿七岁了也。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此间一个蔡婆婆,他家广有钱物;小生因无盘缠,曾借了他二十两银子,到今本利该对还他四十两。他数次问小生索取。教我把甚么还他?谁想禁婆婆常常着人来说,要小生女孩儿做他儿媳妇。况如今春榜动,选场开,正特上朝取应,又苦盘缠缺少。小生出于无奈,只得将女孩儿端云送与蔡婆婆做儿媳妇去。
评点:《窦娥冤》是元杂剧中的经典作品,但很少人注意到窦天章这个父亲形象。他看似正面,实则负面:窦天章是一位穷书生,因为上京赶考缺少盘缠,便把年仅七岁的她卖给蔡婆婆家做童养媳。卖儿卖女在封建社会中尽管属常见,但窦天章的可恶之处在于,他是为了成就自己的功名,窦娥成了他换取盘缠的工具,他就从未曾怜惜过女儿自小就没了母亲,也不考虑卖给人家之后会遭遇怎样的命运。
七、杜宝:《牡丹亭》
原文:第三出:《训女》
夫人,你才说“长向花阴课女工,却纵容女孩儿闲眠,是何家教?叫女孩儿!(其余从略)
评点:杜丽娘的父亲杜宝是一个复杂的人物,虽然在《牡丹亭》里着墨不多,但细细品究,仍然可见出作者的爱尚以及批评。比及弄玉,杜丽娘的命运可就没那么好了。乍一看,杜宝也是爱女的:请塾师教丽娘;到了婚嫁的年龄,张罗选择对象;丽娘死了,他也悲痛欲绝,茶饭无思……可丽娘和他亲近不起来,当然,更无从谈爱。仅是丽娘春睡这一点,杜宝即失去了作为父亲通向女儿内心的一个重要关隘:理解与同情。这也正是杜宝之类父亲维护封建伦理纲常的执迷不悟之处。纲常为大,亲情为下,父女之天伦更次之。汤显祖要杜宝肩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正派官吏形象责任,所以就只有在父亲形象上减分,所以他要把丽娘关在深闺,不见春色;金殿面君,他恨不得把这个妖女打死,以成全自己和女儿的名节;对柳梦梅,也是一万个不同意,全然不顾女儿自己的幸福。他有他的逻辑:思慕春色,失身在前;不媒而娶,无主无见,这样的女儿,不如死了算了。丽娘对他的反叛,也将他的教育理念击碎,更证明他作为父亲的失败。
八、贾政:《红楼梦》
原文:第33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贾政此时气的目瞪口歪,一面送那长史官,一面回头命宝玉"不许动!回来有话问你!"一直送那官员去了.才回身,忽见贾环带着几个小厮一阵乱跑.贾政喝令小厮"快打,快打!"贾环见了他父亲,唬的骨软筋酥,忙低头站住.贾政便问:“你跑什么?带着你的那些人都不管你,不知往那里逛去,由你野马一般!"喝令叫跟上学的人来.贾环见他父亲盛怒,便乘机说道:“方才原不曾跑,只因从那井边一过,那井里淹死了一个丫头,我看见人头这样大,身子这样粗,泡的实在可怕,所以才赶着跑了过来。”贾政听了惊疑,问道:“好端端的,谁去跳井?我家从无这样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大约我近年于家务疏懒,自然执事人躁克夺之权,致使生出这暴殄轻生的祸患.若外人知道,祖宗颜面何在!"喝令快叫贾琏,赖大,来兴.小厮们答应了一声,方欲叫去,贾环忙上前拉住贾政的袍襟,贴膝跪下道:“父亲不用生气.此事除太太房里的人,别人一点也不知道.我听见我母亲说……"说到这里,便回头四顾一看.贾政知意,将眼一看众小厮,小厮们明白,都往两边后面退去.贾环便悄悄说道:“我母亲告诉我说,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强xx不遂,打了一顿.那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话未说完,把个贾政气的面如金纸,大喝"快拿宝玉来!"一面说一面便往里边书房里去,喝令"今日再有人劝我,我把这冠带家私一应交与他与宝玉过去!我免不得做个罪人,把这几根烦恼鬓毛剃去,寻个干净去处自了,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众门客仆从见贾政这个形景,便知又是为宝玉了,一个个都是啖指咬舌,连忙退出.那贾政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一叠声"拿宝玉!拿大棍!拿索子捆上!把各门都关上!有人传信往里头去,立刻打死!"众小厮们只得齐声答应,有几个来找宝玉.
评点: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之重要关目,历来评价甚多,兹仅从父亲贾政角色论之。贾政之动雷霆一怒,我认为为父角色大可理解,且不必说维护封建礼教之大道理,但就宝玉少年顽劣,惹下大祸,祖母溺爱,母亲又纵容,做父亲的如再不严加管教,不定还要惹出多少大祸来。所以,我认为贾政执家法,是可以理解的。他和上面的杜宝,中间缺一个父亲来挑。但贾政有贾政的为父特点,看似威严,实则心慈。宝玉出家后雪地里跪谢养育之恩一节,为父后看的我荡气回肠,也理解了贾政为父的不易和貌严心慈的深刻内心。他跳下船追宝玉而不得的场景,击中了多少父亲的软肋。看到这一节,对小时候给贾政的负面评价,也修正了很多。相比逃避责任的贾敬和乱伦媳妇的贾珍父子的种种不堪来,贾政在《红楼梦》的父亲中,是有正面形象价值的。
这当然不是为贾政翻案,只是在父亲节这一天,以一个父亲的身份,重读《红楼梦》,忽然对他有了一丝丝的理解和同情,如此而已。
九、李靖:《封神演义》
原文:《封神演义》第十二回:陈塘关哪吒出世。
殷夫人後又怀孕在身,已及叁年零六个月,倘不生产。李靖时常心下忧疑,一日指夫人之腹言:“怀孕叁载有馀,尚不降生,非妖即怪。”夫人亦烦恼曰:“此孕定非吉兆,教我日夜忧心。”李靖听说,心下甚是不乐。当晚夜至叁更,夫人睡得正浓,梦见一道人头挽双髻,身着道服,迳进香房。夫人叱曰:“这道人甚不知礼,此乃内室,如何迳进,着实可恶。”道人曰:“夫人快接麟儿。”夫人未及答言,只见道人将一物,往夫人怀中一送,夫人猛然惊醒。骇出一身冷汗,忙唤醒李总兵曰:“适梦中如此如此。”说了一遍,言未毕,时殷夫入已觉腹中疼痛。靖急起来至前厅坐下,暗想怀身叁年零六个月,今夜如此,莫非降生,凶吉尚未可知。正思虑间,只见两个侍儿慌忙前来:“启老爷!夫人生下一个妖精来了。”李靖听说,急忙来至香房,手执宝剑。只见房里一团红气,满屋异香,有一肉,滴溜溜圆转如轮。李靖大惊,望肉上一剑砍去,划然有声,分开肉,跳出一个小孩儿来,遍体红光,面如傅粉,右手套一金镯,肚皮上围着一块红绫,金光射目。
评点:李靖大约是我最不喜欢的父亲形象之一。小时候读《封神演义》,看到他提剑砍哪吒,大为不解:好歹是你生的,干嘛拿刀就砍?后来哪吒惹祸,他又是准备大义灭亲。种种情节,都说明他不是很爱这个出生异样的小儿子。为父一旦生了偏见,即是家庭之祸乱,即便神仙也免不了灾难降临。这样的父亲,教人如何喜欢得起来。所以,哪吒是不会待见这个父亲的,用一个网友的话说,他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见到儿子是个球,以为是妖怪就拿剑劈,儿子杀了石姬徒弟,灭了东海太子都只是要大义灭亲,一点都不知道维护,后来建庙,毁儿子的金身让其魂无所归。这般从头到尾的不爱儿子,也是十分罕见的了。
十、胡屠户:《儒林外史》
戏剧舞台上的胡屠户(左)
原文:《范进中举》。来到集上,见范进正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43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胡屠户凶神似的走到跟前,说道:“该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一个嘴巴打将去。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的笑。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还是怕的,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到第二下。范进因这一个嘴巴,却也打晕了,昏倒于地。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众人扶起,借庙门口一个外科郎中的板凳上坐着。胡屠户站在一边,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自己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想一想,更疼的狠了,连忙问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
评点:岳父亦是父亲。《儒林外史》里,还有很多对有意思的父子,如今单说这胡屠户,范进未中举前,对范进各种不满、怨憎和批评;范进中举后,各种恭维、抬举和照顾,生生将一个“外父”的势利趋炎的屠夫小人刻画得淋漓尽致。
胡屠户属于小市民阶层,自私自利、见钱如命,是由其社会阶层属性决定了的。范进向他借盘缠考举人,不但一文不给,还破口大骂。范进在家饿了两三天,他也置之不理,毫不在意。一听说范进中了举人,立即拿来四五千钱相贺。范进给他银子,他眼见雪花银,眉开眼笑,却又不好意思立即拿走,只得“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虚意让一让。范进一松口,他“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还拿儿子作垫,给自己找个下台阶:“如今拿了银子去骂这死砍头断命的奴才!”
范进摊上这个一个岳父,也是可叹可笑复可怜。然则,岳父之父,该当何为?胡屠户之反面例子,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现实的参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