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对巴西的影响:形象、基建与体育的三重投资
大型赛事背后的机遇与挑战
【编者按】世界杯的举办将带来诸多好处,也会有不少弊端。且看主办国巴西如何权衡其中,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Allison Stewart|文世界杯正踢得如火如荼,巴西的每一条大街小巷里,到处都是为32国运动员加油助威的呐喊。长期以来巴西举办了多届此类赛事,但本次世界杯终将成为一次成功案例,还是史上一段失败和尴尬的插曲,仍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本次世界杯可供巴西参考的投资主要有三类:
投资良好的国家形象。全世界人民始终对巴西充满信心,认为它能举办好此类顶级赛事。而迄今为止,巴西也从未让世界失望。这里的每条街道都装饰得色彩斑斓,无论在开幕式还是大赛期间,热闹欢庆的节日气氛感染人心。据国际足联报道,本次世界杯300万张门票几乎无一剩余,观众席上满是欢呼的球迷,两年前伦敦奥运会还在为空座担忧,而如今巴西已无须为此多虑了。
然而,改善国家形象、推动旅游业发展等所谓举办大型赛事的好处,在巴西可能实现吗?答案引人思考:因为其原因并非单方面,旅游业在长期发展中会有显著增长,但却会被与之相关的酒店、景点及基础设施的装修费用所抵消。
此外,足球盛宴气氛欢乐,吸引大量游客,带动经济增长,但随之而来的球迷骚乱引发的损失可能远高于它带来的益处。目前,在巴西几大城市,许多抗议活动虽正从公众视野渐渐消失,但在圣保罗的一些大型抗议活动仍然产生负面影响,它们与其他城市欢快热烈的比赛气氛形成强烈反差,警告球迷在这危急关头有些事比捧起大力神杯更重要。圣保罗市公交系统工人罢工,给观众的出行造成了诸多不便,让巴西在世界上颜面受损。到头来,在塑造安全旅游和投资宝地形象层面,巴西可能会受到更为严重的影响。
投资城市基础设施。据报道,巴西为筹备本次世界杯已花费了110到14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于12个城市的比赛举办场馆修建(包括新建场馆与翻新场馆)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任何城市规划而言,这可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因此,公民自然期盼投资能够获得回报。通常情况下,面对高额投资成本,城市希望能够通过长期利益抵押高额投资成本,包括交通改善、基建投资增加和体育设施升级。一些城市在大型赛事投资上一直是佼佼者,它们已把此类计划与城市重建的长期战略巧妙结合,并对其进一步整合,最终惠及所有城市居民。比如,巴塞罗那就借1992年奥运会使自己重焕活力,极大改善了市中心地区建设。
然而,要想估算大型赛事带来的好处并非易事,即使算上更完备的基础设施带来的收益,也少有城市能够完全收回成本。本次世界杯的筹备工作已经超出了预算和预期,虽说这个结果属于同类活动的预料之中,但这笔投资的确不划算。更令人悲伤的是,建设期间有8名工人死于工伤,这个数字在全球媒体的聚焦下显得十分刺眼。
投资体育。举办世界杯的一个好处就是,在不同城市举行比赛,资金的使用会更为分散,遍布全国,这一点要优于资金聚焦一个城市的奥运会。理论上来讲,巴西许多地区会因此享受到先进的体育器械,年轻运动员将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多的人们也会接触到足球这项全民运动。
毫无疑问,已建成的场馆将为国家带来上述好处。但是一些场馆因建在偏远地区而饱受诟病,因为那些地方并不存在专业球队。如果巴西能够在赛后合理利用这些设施,那仍将促进当地的改造与重建。但要是有反对派出来阻止,这些设施的改造和维护又会是一项长久而艰巨的挑战。多所城市在大型赛事过后也面临同样的问题: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大量场馆惨遭闲置,成为人们的笑柄。
或许此次巴西仍能从部分投资中获利。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巴西意欲两者齐头并进。但种种迹象表明,因为缺乏对城市建设的有效协调,它已经错失了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机遇。比赛过后,留给巴西的只有空旷的球馆和美好的回忆,而非其他实质性改变,这对巴西来说确实不值当。
现在,巴西不用急着考虑奥运会。它仍有时间来整合各项计划,并从世界杯遗产中获益。近来,抗议活动引发公众焦虑,这一问题应受到重视,组织者也应理性思考,世界杯还存在哪些尚未开发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