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40nm,用encounter,第一版评估时,没用cdb,encounter中timing基本收敛,starRC抽SPEF,用PT-SI报timing,出来的结果,同一条路径,PT比encounter差了700ps。比较了下,cell delay偏差在正常范围,但net delay完全不同。PT的net delay远比encounter中看到的差,这确实是SI导致的。然后,什么脚本都没改,只是在encounter中加了cdb,重复了之前的流程,再对比,PT只比encounter差不到200ps了。
个人觉得,既然ccs已经可以计算SI了,为何PT和encounter看到的结果差这么远。而且,从net dleay上看,encounter显然并没有计算SI,因为某net,长度在100um以内,encounter看到的net delay,只有几ps,但PT看到的,却有几十ps,这显然是encounter未考虑到该net的SI所引起的。
问问大家在40nm,28nm下,encounter流程,是否在用ccs时,还加cdb?若不加,encounter与PT的correlation怎么样?或者说,encounter用ccs,难道还要做什么特别的设置,才能更准确的算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