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钟楼和谯楼位于中国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建设路1号,为南通的标志性建筑,亦为近代南通城内最高的建筑。两座建筑南北紧接,其中北侧的谯楼原为通州历代州署前门,又名星枢楼,初建于元至正九年(1349),重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1],面阔五间,歇山顶;南侧的钟楼为1914年由张謇倡建、孙支厦设计,采用西洋古典建筑式样,高六层,其上安装有巨型时钟[2]。
钟楼、谯楼南通钟楼和谯楼,2013年1月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南通市崇川区分类古建筑时代1914年、元代编号427(第五批)认定时间2002年10月
图集
编辑
东南侧
东侧
东北侧
钟楼第二层及以上,第三层阳台上悬南通县匾额,两侧为张謇手书对联“畴昔是州今是县,江淮之委海之端”
钟楼第四至六层
钟楼第四层(钟面层)
钟楼第六层,采用金属材料方尖顶
谯楼北面,悬费孝通所题星枢楼匾额
夜景
参考资料
编辑
^ 明·林云程修、沈明臣等纂,《万历通州志·卷三·公署》:州署居城之中,宋淳熙七年知州杨布建,洪武元年知州熊春重建。……(仪门)前为大门,上有谯楼,元郡守马公毅建,直学袁浩有记。(……漏刻有壶,谯楼有城。主司不谨,毁于离明。龙集己丑,功成不朽。……)元末火,洪武三年知州熊春重建,景泰后知州孙徽、屈希尹、林云程重修,面为照壁。
^ 《钟楼谯楼》. 南通市政府. [2014-04-23]. [永久失效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南通钟楼和谯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