砻脚呈圆柱形,位于最底端,起固定、支撑砻盘以上主体部分作用。老黄竹剖成篾丝,制成圆筐,高度约为40至55厘米,其中顶层直径约为40厘米。
砻盘
砻盘是自砻脚底端往上50厘米(即砻脚和砻身分界处)开始,用老黄竹制成的篾丝编成向外突出的圆盘,直径约50至60厘米(离砻身内空间距约为10至20厘米),深度约10至15厘米,盛放、缓冲砻出的谷壳、糙米作用,设一出口,砻出的谷壳、米由出口流入箩筐。类似于石磨的木槽。
砻的操作
砻的操作,类似于推石磨。砻谷者,自砻甄投料口放入稻谷,继而,手抓砻勾推把,手动脚不动,按逆时针方向匀速推动砻甄,谷粒自砻甄上方漏斗状投料口流入砻身,砻身和砻甄的砻牙相互摩擦,谷壳和谷粒逐渐分离,分离后的谷壳和糙米逐渐自砻身边缘流入砻盘,再由砻盘下口流入放在下口处的箩筐。一般情况下,一担谷子砻完约要花一个时辰时间。谷子砻完后,还要过筛、碓米,费力花时。所以,客家人有句谚句“世上三般苦,砻米拉锯挖平土”其辛苦程度,可见一斑。
因为碾米机的发明,电力的不断发展,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砻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现已完全消失。客家人,彻彻底底告别了砻谷碓米的时代。这是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客家人就地取材发明砻,是质的飞跃,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文章来源:客家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