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一点,气场这个词绝对不是玄学词汇,而是正儿八经的心理学词汇,稍后我们会用现代的一些实验去论证,不过在此之前,我们首先要看一下,古人到底是怎么看待气场的呢?其实这个气场,应该是叫做“炁场”,不是一个气,当然也是源自于道家观念中,关于这个“炁”我们已经说到过很多次了,如果有不明白的朋友可以留言,实在觉得抽象我们就做一个特别篇,我们为什么要先看一下古人对“炁”的理解呢?是因为,有一门玄术和这个炁有很深的渊源,这门玄术就是韩国一直吵着闹着要申遗的风水,风水这门玄术是两晋时期一个叫做郭璞的人开创的,郭璞写下的经典就叫做《葬经》,风水学之所以能够兴起,也是因为它汲取了部分古哲学观念,而这部分古哲学观念就是“炁”,所以,按照形成时间来看应该是这样的,上古时期形成了一个叫做炁的观念,后来被古哲学汲取,再后来中医与风水又汲取了古哲学中的观念,再往后,中医与风水共同开创了气场一词,为什么说气场与运气有关呢?有一部分就是风水的原因。
在风水学中认为,世界万物都有能量场,这个能量场就是我们所说的气场,能量场与能量场之间的碰撞就直接影响了心情与磁场,从而影响了人们的判断和选择,比如说,人们都喜欢熟悉的环境,一旦借宿到陌生的地方就会感觉不适应,在这其中一部分是心理作用,另一部分就是能量场或者是气场的作用,当然,我们这么说的话可能不太科学,大家可以当作故事来听一下,用环境地理学上的术语来讲的话,就是周边环境与心理之间产生了变化,因此,郭璞认为,一个好的环境就应该有好的气场,但是,气这个东西看不到,摸不到,怎么控制这个气呢?在古人的观念中,无非就是用水阻挡或者是风牵引,所以就有了风水这个词,看到这里,你明白古哲学观念中的气场了吗?根据以上内容我们知道了气场的定义,接下来,我们就从现代学术方面来论证一下气场。
揭开气场面纱
从现代学术来看,气场是现代心理学与交际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论点,坦白来讲,气场这个东西确实有很多心理学家在研究,相关的书籍也有很多,但是时至今天也没有一个定论,也就是说,大家普遍承认这个东西的存在,但是至于它到底是什么,是由什么组成的,这一点还不明确,到了这里有人就问了,古人不是早就讲过了吗?气场不就是炁的外在表现吗?是的,虽然古人提到了,但是科学研究是讲实际结果的,既然无法观测,那么也就无法证明,那么问题来了,西方人认可中医和风水里面的说法吗?在1877年的时候有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叫做“吸引力法则”的定律,这个定律就是研究气场的结果,提出吸引力法则的这个人叫做朗达拜恩,这个法则的出现就是科学与神秘学科的一次交融,而且也侧面支持了古华夏的“先天一炁”论,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要阐明一下,目前这个吸引力法则是属于心理学领域的,属于心理学术语,而且有很多心理学领域专家都对此进行过论述,但论述归论述,至今,还没有被证明,我们再说回来,为什么说这个吸引力法则侧面支持了古华夏的“先天一炁”论呢?因为这个法则的定义就是:“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它吸引而来。有一种我们看不见的能量,一直引导着整个宇宙规律性的运转,正是因为它的作用地球才能够在46亿年的时间里保持着运转的状态。也正是因为它的作用,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中,数以亿计的星球,都能相安无事地停留在各自的轨道上安分地运行,这样一种能量引导着宇宙中的每一样事物,也引导着我们的生活,这种能量就是——吸引力。”这个定义首次出现于朗达·拜恩的书籍之中。
朗达·拜恩首次提出这个法则的时候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围观,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她写下了一本叫做《秘密》的书籍,但是显然人们并不相信这个没有任何实际依据的概念,后来,她集结了物理学家、风水师、作家、心理学家、教师、影像工作者、设计以及出版等相关人员,将自己的书籍翻拍成为了电影,一夜之间,《秘密》电影突然爆火,而与电影同名的《秘密》书籍,也在一夜之间被抢购一空,甚至,在2007年时,拜恩入选了美国《时代》杂志全世界最有影响力100人,这一切都是源自于“吸引力法则”,其实这个吸引力法则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总是喜欢与自己同性格的人待在一块,再往深里说,就是心想事成,拜恩认为人的想法会影响自己的气场,人们越想做成一件事,这个事就越容易成功,她认为强烈的愿望会改变人们的气场。
看到这里,我相信有大家就有不同的意见了,我们好像往往是越想做成什么事都做不成啊,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改变能量只是第一步,最终的选择还是知行合一,其实还是中国的哲学观点,属于王阳明的心血范畴,也就是说,正确的思想和行动是关键,总的来说,吸引力法则这个理论与先天一炁的观念就是相通的,而且按照这个逻辑来看的话,如果想象可以改变气场的话,那么意念会不会与气场存在关系呢?是的,不管怎么修饰,归根结底,朗达·拜恩认为,强大的意念力会形成气场围绕在身体周边,这个气场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变运气,所以朗达·拜恩的结论是,气场等同于意念力,这个说法听起来确实魔幻,如果气场等于意念的话,想要证明气场,首先就要证明意念,但是意念要怎么去证明呢?意念到底是什么呢?
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有一个团队,他们将气场与意念相互串联了起来,统称为能量场,根据定义来看,这个叫做能量场的东西围绕在人体周边,那么首先第一个要探索的点就是它能为人类带来什么?按照心理学的观念来看,这股能量场是人类外在情绪与心理的表现,那么什么器官会影响人类的情绪与心理呢?是的,就是感知器官,所以,他们把这种气场也认为是第六感,在重复多次实验之后,在2019年的3月19日,加州理工学院的团队在《eNeuro》杂志上发表了最近的研究结果,先说一个结论,他们认为这种能量场就是磁场,地球周边持续存在着保护我们免受外太空辐射的磁场,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能够用指南针指向的原因,而且我们都知道,鸟类可以利用地球磁场进行导航,蝙蝠也可以利用磁场,具体实验步骤我们就不说了。
在该项实验中,科研人员尝试使用脑电图来捕捉人类对于磁场的反馈,结果得知,人类不仅具有“磁性传感器”,其还在正常工作向大脑发送信号,而且人体还会对这种磁场做出反应,比如心跳加速、注意力集中,磁场变换还会释放出紧张、放松、恐惧、兴奋等信号,这事儿还在2019年的时候登上过国内热搜,在这份报告中的结尾处是这么描述的,目前来看,人类的气场感知能力是低于其他生物的,比如说老鼠能够提前几天感知地震,蚂蚁能够提前几天感知暴雨,但是,人类作为高等生物,难道我们的气场真的如此薄弱吗?这事不一定,总的来说,我们只是目前探索到了这里,至于这种气场的本源,还需要继续研究。
所以,你明白气场到底是什么了吗?说实话,我刚开始明白,但是越来越糊涂,但是进步就是这样的,从开始的清晰到模糊,再到彻底的清晰,从建立到推翻,再到重新建立,这才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正确姿势。
举报/反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